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个人求职 > 正文

如何做好求职三部曲:写简历、面试、避开公司?

类别:个人求职 日期:2018-8-19 5:44:28 人气: 来源:

  4月中旬开始,处理日常工作之余,在两周左右时间内我看完300多封简历,已经面试30个候选人,1人入职,还有2个岗位没有合适人选。最夸张的一天,面了6个人,聊到嗓子冒烟。

  这应了“金三银四”的说法,过完春节,员工年终到手,能否升职加薪也有了定数;公司全年战略、计划已规划完成,各业务模块负责人开始琢磨让谁上让谁走,补什么样的人,新年度的架构、人员安排越来越清晰。

  3个岗位同时招聘,集中看简历、面试沟通,让我看到了求职者身上的普遍问题,发现问题是解决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从用人单位、面试官的角度,提炼出最普遍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和底层逻辑。讲透求职“潜规则”,希望大家在求职中能少走弯、少犯错。

  工作经历是简历中最长,最重要的部分,如果写工作经历都以类似“负责”的动词开头,每份工作都列几条负责过什么的工作内容,比如:

  3、负责寻找产品的推广资源、异业合作等各类外部合作渠道资源,拓展线上、线下合作渠道与资源换量,拥有异业产品人脉资源

  或许一些求职者会问这有什么问题吗?我确实做了这些事情啊。可是如果你拿这样的工作经历描述跟招聘广告上的岗位JD一对比就会发现,除了前者更细化之外, 再也找不出什么差别。

  的是,至少6成简历是按这样的格式和逻辑呈现的。嗯,把简历写成了招聘广告,你想想是什么问题。

  问题在于,这些求职者没有从用人单位、面试官的角度思考,没有明白招聘的底层逻辑——通过求职者的过往经历(做过什么,做成过什么)判断其能否胜任新岗位。

  显然,用“负责”堆砌工作内容让人无从判断,不知道你负责到什么程度,也不知道你负责得好不好;当十份、二十份这样的简历出现在眼前,只能都。所以你要在简历中说清楚,我做过什么,结果是什么,结果,结果,结果。

  结果描述少用带主观色彩的形容词,最好用数据或第三方的评价来佐证,同时按工作内容加以分类呈现。比如:

  3、商务洽谈:与广州、深圳30家旅行社,国内四个省的导游培训机构、荔枝微课知名,进行付费课程合作,实现商业变现。

  “为了找一个适合的候选人翻完上千简历,这时候很想问一句,你就不能把照片P漂亮点?”上周一个深夜有位猎头在朋友圈抱怨,可见高阶人士在做简历时,照片也过于随意。

  照片一般情况不是加分项,但是如果放一张很随意的照片却会变成扣分项,比如背景杂乱,露出80%的脸,满脸惆怅。实在没有好照片就别放,终极办法是,找一家专业的机构拍一组照片,微信头像、简历等等场景都用得上。

  评价/描述部分是求职者可以突出表达,划重点的内容。应该简练准确,有信息增量,体现自己的差异化,切不能轻浮空洞。可以对比这:

  3、互联网重度用户,手机里装的APP超过100个,关注微信号超过200个。知乎、quaro、微博、果壳、豆瓣都爱逛。翻墙信息搜索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强。

  另外,如果你工作过的公司不是众所周知或业内知名的,应该在描述工作内容前面用两介绍一下,千万不要去copy公司简介,而是用自己的话概括,至少加上网址。

  我自认为视野开阔,对于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垂直公司比一般人知道得多,看简历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公司没听说过,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只能硬着头皮去搜索,这样一封简历看下来时间就长了。

  其实,整个简历内容都应该从看简历的人角度思考,让他/她快速知道你做成过什么,有什么差异化优势/闪光点,用词凝练准确,不要制造阅读障碍,不要出现错别字。一个应聘文案类岗位的求职者,撰写写成了攥写,很难想象这种错误是怎么造成的。

  “最大的困难就是沟通,要去争取开发资源,比如……”,当我问到“在A公司将近两年的工作经历中,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怎么克服的?”有1/3的候选人回答是沟通协调、适应之类的,还有1/3的候选人波澜不惊地回答没遇到什么困难。

  正因为没有深刻理解面试双方的目标,前面提到的两种候选人才会表现得很“不上道”。面试官通常用STAR来引导候选人说出自己的闪光点,即在什么情景下(situation)你为了达成什么任务(task)采取过哪些行动(action)最终取得什么成绩(result)。

  很显然上述两种候选人中的第一种,她的回答展现的是沟通协调能力,除非面试秘书助理类岗位,不然这肯定不是面试官想要听的闪光点,那只是每个职场人的基本素养。

  拿面试市场类岗位来说,在见到面试官前就应该从自己参与过的具体项目中梳理出自己的闪光点和做市场工作的方、关键词,面试时按照STAR还原好自己做过什么,得出了什么方。

  对于市场类岗位,我想听到的关键词无非是用户定位、渠道筛选、内容创作等等。候选人要做的就是围绕这些关键词抖包袱,最好能讲出一两句自己总结出来的金句。

  “面试官和我聊了很久,看起来挺认可我,最后却没有消息了”,初阶职场人士面试完经常这样抱怨,看完的相信你已经明白问题出在哪里——聊得久大概率是面试官没有看到你的闪光点,一直在引导你,而不是认可你。

  细节是,在二选一的时候,两个基本素质相当,细节会成为面试官判断的依据。比如候选人对这份工作是不是很积极:

  通过面试,拿到offer,求职三步曲还没结束——你要在多个机会中选择,避开“”的公司,这是是你的必备素质。

  “项目最初定位是给电商的中小卖家提供一站式视频制作服务,解决卖家要在店铺发视频自己没有能力制作的痛点,后来发现淘宝大学有类似的免费服务,最近公司让我调整方向去做短视频内容。”一位职业生涯从58同城产品经理起步的候选人这么陈述离职原因,这是她2010年毕业后的第6份工作。

  6份工作的转折点发生在2012年,她开始创业,跟人合伙开了一家贸易公司,往多哥出口建材。她负责国内采购、人员管理、财务等事务。“事情非常杂,”她自己很清楚,这段长达3年半的创业让自己脱离了互联网圈,美女护士也疯狂思维、积累都与职场脱节。“利润主要靠出口退税,做得很辛苦,加上启动资金是跟家里要的,压力很大。”

  其实与其说她是创业,不如说是做生意。因为她的项目没有一个有门槛的产品,没有稳定可靠的商业模式。

  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在30个候选人中至少3个曾经做过“生意”。创业与做生意有本质的差别,创业要依托团队差异化能力/优势推出一个产品,解决目标用户的痛点,并且在可预期的未来建立护城河,有可期的商业模式;做生意是短视的,比如靠信息不对称做中介,做进出口贸易,能赚钱,但是很难形成核心优势。做生意往往会脱离职业发展的主线,如果要重回职场成本极高,要极为慎重。

  相较于做生意,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号召下,2014年以来更多的人被卷入创业公司。正如前面提到的候选人一样,“公司业务调整,公司管理团队分歧”等等成为大家频频跳槽的理由,毕业5年左右待过3/4家公司成了普遍现象。

  因为找工作就是选择,人一辈子也是通过一个个选择实现自己的价值,选择、判断能力是你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择良木而栖”本就是优秀的人应有的能力。

  进一家公司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投资一家公司,你的筹码是自己的时间、青春,而且是你唯一的、不可复用的筹码。而风投可以选赛道,如果基金规模足够大,投了滴滴还能投快的,投完摩拜继续投ofo,哪怕九败一胜也能赚得盆满钵满;那也不是瞎投,各家风投网罗的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最勤奋的一批人,专注在很细分的领域,有自己的逻辑和套,想方设法控制风险放大收益。

  所以,把频繁跳槽归咎于公司的危机、不靠谱,是挺可怜可悲的事,自己做的选择别把屎盆子扣别人身上。吃一堑长一智,求职绕不过创业公司,同样的错误也不能犯两次。前面说到的候选人做生意失败后先后加入三家创业公司,遇到股东撤资、业务方向调整、团队不和等等问题,刻薄点说成了别人创业的炮灰。

  向内看,这家公司产品/服务的商业模式是否自洽,有没有差异化优势,团队背景与气质跟自己是不是匹配。

  以上求职三步曲,铁定没办法帮助工作不努力,没有积累,习惯滞留在舒适区的人找到好工作。他们一直在找速成魔法,越找越焦虑,直到“被同龄人抛弃”,只好与自己“和解”甘于平庸。方法技巧、干货一向只适用于驱动优秀的人,优秀的人只会越优秀。

  顺便说一句,这一波面试遇到不少有名校、高学历、留学生标签的候选人,遗憾的是他们的综合能力并没有明显高出其他候选人。嗯,对于30岁以前的人,起点/过往并不太重要,成长速度、能力增量才是我们要时刻关注的。

  本文由 恒宇国际(www.neivn.cn)整理发布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萍乡生活网- All Rights Reserved